数据百科
0.005毫米!国产超薄湿法隔膜研发成功!
日期:2025年09月29 作者:广东功能膜材料研究院 阅读量:723



导语:近日,一则关于0.005毫米超薄湿法隔膜研发成功的消息,在新能源行业激起了不小的波澜。这张薄如蝉翼、比头发丝还细20倍的薄膜,不仅能承受1500伏的高压,更承载着中国锂电池产业一段“破壁”与“逆袭”的壮阔历程。通瑞新能源及其母公司恩捷股份的故事,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成功,更为整个中国高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深刻的启示。


e7bfa36adc185f029329f099ee5e488f.png


技术自主:从“卡脖子”到“掌命门”的蜕变


锂电池隔膜,这个听起来陌生的名词,曾是赫然列于我国35项“卡脖子”技术清单之上的难题。在2010年之前,国际市场由日韩企业主导,国内严重依赖进口。正如企业工艺部部长谢峰所言,“别人一卡你脖子,新能源汽车都要面临可能停产的风险。”这种被扼住咽喉的痛感,是许多中国制造领域曾经的共同记忆。


恩捷股份从2010年起便锚定这一领域,持续投入研发,汇聚全球智慧,历经近十年的蛰伏与攻坚,才终于在2017年通过通瑞新能源这个超级工厂实现大规模量产。这段经历深刻地告诉我们:面对技术壁垒,没有捷径可走。唯有依靠持续的战略定力、真金白银的研发投入和长期不懈的技术积累,才能将命运的钥匙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。


模式革新:一体化产线重构产业逻辑

全球首创的“基膜-涂布一体化产线”,打破了传统分段式生产的效率枷锁。这种将涂布工艺直接嵌入基膜成型环节的颠覆性设计,不仅缩短了供应链半径,更实现了品质管控与能耗控制的“双优解”。


它启示行业:制造业的升级不仅是技术点的突破,更是全链路协同的革命。当产业竞争进入深水区,能够重构生产逻辑的企业,才能掌握定义行业标准的主动权。



极致品控:用微观精度赢得宏观市场

58道工序构筑的质量防线,每平米≤3个微尘的严苛标准,25米涂布隧道0.5℃的温控精度——这些数字背后是中国制造理念的深刻演变。通瑞进入宁德时代、比亚迪供应链的案例表明,在高端材料领域,99%的合格率已是明日黄花,对“极限品控”的偏执才是打开顶尖客户大门的钥匙。这种从“量变”到“质变”的跨越,正是中国制造走向“中国精造”的必修课。



生态布局:从单点突破到系统优势

恩捷股份全球31%的隔膜市场份额,国内湿法隔膜50%的市占率,印证了技术突破必须与产能扩张形成共振。通过40亿重资产投入构建的超级工厂,16条产线形成的规模效应,让技术创新不再是实验室的孤芳自赏,而是能够冲击市场格局的产业力量。这种“技术+产能”的双轮驱动,为新材料领域企业提供了可复制的成长范式。


8213f4b78d1c8595d9159d04517dfe4b.png


当前,通瑞已朝着安全超薄隔膜、半固态电解质膜等前沿领域迈进,这场厚度以微米计量的技术竞赛,正在重新绘制全球新能源产业的权力图谱。其发展轨迹深刻昭示:在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产业中,唯有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才能穿越周期波动,唯有立足自主创新的产业生态才能行稳致远。这张0.005毫米的隔膜,隔开的是电池正负极,连接起的却是中国制造向上攀登的阶梯。


广东功能膜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
运营中心:广东省韶关市南雄市南雄产业转移工业园发展二路8号办公楼401室
Copyright 2025-2026 广东功能膜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版权所有
经营许可证编号:粤ICP备2025456700号-1
【研究院公众号】
【研究院视频号】
0769-89875710
客服电话:(周一到周五08:30-18:00)
联系邮箱
客服邮箱
ceo@moqiehome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