韩国石化行业的寒冬正演变为一场深刻的“结构性重塑”。全球领先的化工企业LG化学有限公司(LG Chem)已正式宣布,计划关闭其位于韩国大山(Daesan)核心石化基地的高密度聚乙烯(HDPE)工厂。
根据标普全球大宗商品洞察(S&P Global Commodity Insights)旗下Platts于10月14日看到的一封客户信,这一决定是在远东亚洲地区交易活动持续疲软的背景下做出的。此举不仅是LG化学自身的重大战略调整,更被视为整个韩国石化行业为应对生存危机,而被迫开启大规模结构性调整的标志性事件。
LG化学在信中坦言,公司做出此项决定的核心原因是,韩国石化产业目前正面临“严重的盈利能力挑战”,这迫使整个行业进行“结构性调整和业务重新部署”。
这背后,是韩国石化企业面临的双重困境:
-来自中国的产能冲击: 近年来,中国大规模新建石化装置集中投产,导致聚乙烯(PE)、聚丙烯(PP)等大宗商品涌入亚洲市场,极大地压缩了韩国生产商的利润空间。
-全球需求持续疲软: 宏观经济复苏乏力,导致建筑、包装、汽车等关键下游行业的需求持续不振。供过于求的局面进一步加剧了价格竞争,使得HDPE等大宗化学品的盈利能力降至冰点。
此次关闭大山HDPE工厂,标志着LG化学乃至整个韩国石化行业的战略,正从过去的“规模扩张”周期,转向一个痛苦但必要的“战略收缩与聚焦”新周期。
这并非孤立事件。近年来,包括乐天化学(Lotte Chemical)、韩华道达尔(Hanwha TotalEnergies)在内的韩国石化巨头,都已通过出售非核心资产、闲置部分裂解装置(NCC)或推迟新项目等方式,来应对这场行业危机。
LG化学的此次行动,是这一趋势中最具决定性的举措之一。通过关停竞争力较弱的大宗商品产能,公司旨在:
-优化资产组合: 剥离低利润或亏损的业务,将资源和资本集中到更高附加值的领域。
-聚焦核心增长引擎: LG化学已明确将其未来押注于三大核心增长支柱——电池材料、环保可持续解决方案和创新药物。关停传统石化资产,正是为这些高增长、高利润的未来业务“腾出空间”。
LG化学关闭其大山HDPE工厂的决定,远不止是一家工厂的停产。它是一个时代的缩影,标志着依赖出口大宗商品的韩国石化产业黄金时代的落幕。